紅蓮湖本以賞紅蓮而令人稱道,如今幾次三番地來到紅蓮湖畔,大抵還是受了這初春的誘惑吧。紅蓮是見不到的,好在能觀賞一番春來楊柳發嫩枝的景色,也不枉這幾次三番的探望了。
紅蓮湖的柳樹是北方普遍種植的垂柳,也就是“吹面不寒楊柳風”的楊柳。這種柳樹由於栽培成本較低,且成活率極高,被廣泛地種植於公園、遊覽區的人工湖、小溪以及貼近城市的河道兩邊。紅蓮湖便是如此,楊柳就大都位於狹長的湖區兩側。假山旁,花徑間雖有種植,但數量上不如湖畔的多,氣勢上自然比不上,加之這初春之柳最是惹人憐愛,難免不令我感慨萬千。
若論種植的歷史和名堂,陝西渭城的灞橋柳和濟南大明湖的楊柳最為有名。灞橋柳是因為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而成名。據說當時居住在古都長安的文人墨客,每逢友人相別的時候,總喜歡折灞橋柳送給他們,以表相互之間依依惜別之情。大明湖的柳則是因夏雨荷而成名。據說是當年乾隆皇帝微服出遊,在這四面荷花三面柳的大明湖畔邂逅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才女夏雨荷,遂成就一段流傳已久的愛情佳話。
那兩地都因楊柳而留名,這紅蓮湖則是剛剛開發的,是供咱老百姓休閒娛樂的所在,就像貴族和平民之比,雖然沒有一點的名氣,但我卻喜歡這份輕鬆自如,就如喜歡幾次三番地關注這岸邊柳一樣。
前段時間去紅蓮湖的時候,柳樹的枝條就開始變得柔軟了,長長的枝條垂到水面上,荒草叢裏,真如少女瀑布般的長髮。枝條上已經綴滿嫩嫩的芽兒,表面呈嫩黃色,一團一團的,遠遠看上去就像飄著一層層淡黃色的輕霧兒,簇擁著紅蓮湖這泓泛著清波的綠水,一種朦朦朧朧之美便躍然眼前,令人生出無限地遐想。
又去的時候,楊柳的枝條上已經開滿密密麻麻的花兒。淺黃的花兒的萼片努力向四周伸展著,被包裹著的棒狀花蕾便突兀出來。花蕾的表面上還附著著一層細細的絨毛,都井然有序地排列在細長的枝條上,像一個個倒垂著的小喇叭。這細長低垂的枝條多了,又像一副副天然的碧玉的珠簾,不禁令人想起賀之章在泳柳一詩中描寫的“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樹垂下綠絲絛”的場景來。
其實,古代關於楊柳的詩詞也比比皆是。如王維的“分行接綺樹,倒影入清漪”,李商隱的“娉婷小苑中,婀娜曲池東”,劉禹錫的“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韓愈的“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還有鄭東的“會得離人無限意,千絲萬絮惹春風”,以及周紫芝的“一溪煙柳萬絲垂,無因系得蘭舟住”,無不將對楊柳的讚頌刻畫到了極致。
晉陶淵明愛菊,李唐喜歡牡丹,周敦頤則喜歡“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蓮而不妖”的蓮花,我又怎麼不喜歡這昭示著嶄新生命的春柳呢!
紅蓮湖賞春柳
相關文章